随气候持续变暖,严酷的高温已经逐渐成为我们每年都要应对的挑战。最近,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这对于在户外工作的劳动力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面对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劳动者有哪些法律保护和福利待遇呢?
一、劳动者在高温条件下的权益保障
高温天气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还严重威胁户外劳动者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国家对于高温环境下的劳动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法规,确保劳动者在酷暑中作业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安排。
保护措施具体如下:
1. 生产现场的合理布局:
- 用人单位应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合理布置生产现场,优化生产工艺和作业流程,实施有效的隔热、通风、降温措施,确保生产环境达到国家标准。
2.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 若当日最高气温超过40℃,则当日所有户外露天作业应当停止。
- 若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至40℃,在户外露天进行的工作总时长不可以超出6小时,特别是在每日最高温度时段(大致为12点至下午4点)的3小时内,禁止安排任何户外露天工作。
- 若当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用人单位需采取分班休息等措施减少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应安排户外劳动者加班。
3. 提供防暑物质:
- 每年6月至10月间,用人单位应为从事露天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并提供必要的防暑药品。
- 如果工人在酷热的环境中表现出中暑的症状,必须立刻执行救护程序,并且若病情较重,应迅速送医治疗。
- 用人单位还应设置配备良好通风或空调设备的休息场所,确保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中有适宜的休息条件。
4. 特别的保护措施:
-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孕妇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进行户外露天作业或在33℃以上的环境中工作。
- 对于那些患有某些疾病、不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在高温季节调整其工作地点或岗位。
- 如果因高温天气而停工或缩短工作时间,用人单位不得扣减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二、高温津贴与防暑降温费
高温天气下,很多人会想到高温津贴和防暑降温费,这两者虽然都是为了保护劳动者,但其适用对象和发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
1. 高温津贴:
- 适用于在室内外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一线职工。
- 应以现金方式支付,且作为工资的一部分计入企业工资总额内。
2. 防暑降温费:
- 面向所有在高温期间工作的员工。
- 可以选择以现金或物品形式发放,属于福利范畴,不纳入工资总额。
需明确的是,防暑降温费不能代替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应以支付现金或其他物品来代替提供防暑降温的饮料和药物,同样地,这些饮料和药物也不能用来代替高温津贴。
如果劳动者未能依法获得高温津贴,可以向所在地的劳动监察部门举报,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三、中暑是否可视为工伤?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劳动者发生中暑的几率大大增加。那么,因高温天气引起的中暑是否能视为工伤呢?
根据相关法规,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高温天气引起中暑的,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工伤:
- 如果劳动者因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因高温天气引发中暑,经法定程序诊断为职业性中暑,可以认定为工伤。
- 如果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中暑并死亡,或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同样可以认定为工伤。
这一规定不仅保障了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中的生命安全,也进一步增强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写在最后
尽管高温天气给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带来了极大挑战,但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实施与加强,我们相信能够确保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作为企业管理者或普通劳动者,我们都有责任为保护高温天气下的劳工权益贡献力量。记住,劳动者的幸福生活不只是政策的支撑,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来源:消费科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