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夜孔雀》中的寓言意义与人文象征
夜孔雀是一种蚕蛾,电影中这个物化的意象具有寓言意义,展示了深刻的人文象征。
一、夜孔雀是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汇合
法国籍华裔留学生、长笛手艾尔莎(刘亦菲饰)和丝绸研究员、尺八高手马荣(黎明饰)在成都相遇。马荣告诉埃尔莎,为了取丝,蚕就会死掉;如果蚕孵化,丝线就会断开。
这是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在电影中象征着文化冲突。
艾尔莎偶然得知臭椿树的蚕化成的蛾叫夜孔雀,抽出的丝不用灭蛹杀生,在古代一些神圣仪式上,丝绸都用臭椿蚕茧制成。马荣说找了几十年终于找到了,这句话一语双关,在说他坚守的传统手艺,也在说他的爱情。
碰撞的文化也可交流;冲突的元素也可融合,正如成都与巴黎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正如现代与古代的差异——艾尔莎的DJ和马荣的宋代乐器尺八,高跟鞋、晚礼服与戏曲、锦缎,现代的刺青针与植物根茎做的刺青工具,正如两个看似不同的人——艾尔莎和马荣。
一个时尚,一个保守,而且有着年龄差,然而,他们骨子里都浪漫,只不过一个外放一个含蓄而已,马荣为即将死去的蚕吹奏尺八、艾尔莎为即将死去的孩童吹奏长笛便可看出他们的共性。
万物众生皆是相生相克,交互并存,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也走到了一起。
二、夜孔雀是现实生活的舍弃与妥协
蚕蛹只有吃臭椿树的叶子才能变成夜孔雀,唯一的食物、短暂的生命即是代价,人生的舍弃则更多。
马荣一个人带大儿子马林(余少群饰),连找女朋友也要顾及儿子的感受。他的爱情不纯粹,带着沧桑和无奈。
艾尔莎因为爱马荣,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马荣送她回家,提前让她下车,因为前边是儿子学校,不想让他撞见。艾尔莎第一次惊愕,第二次隐忍而愤怒,第三次马荣想让儿子接受她,她很开心。
可没想到的是,马林也爱上了艾尔莎,他因母亲早逝本就敏感脆弱,看到父亲和艾尔莎在一起,无法承受打击,导致精神病发作。面对亲情,马荣只能妥协。
艾尔莎最后选择了马荣的弟弟马建民(刘烨饰),他是一名纹身师,艾尔莎身上的夜孔雀就是他的作品。当马建民即将被驱逐离境时,艾尔莎选择和他结婚,因为法国居民的丈夫就可以留下来。艾尔莎怀了马荣的孩子,选择马建民某种意义上也是妥协,马建民不是艾尔莎的最爱,但或许是最适合她的人。
三、夜孔雀是绚烂绽放后的放手与告别
1、飞蛾扑火的爱情
艾尔莎是一个来自浪漫之都的女孩,勇敢、叛逆、倔强,她爱上马荣,如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她说“只有从未爱过的人,才以为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爱是一种天赋。”
2、破茧后的新生
艾尔莎当时已经到医院准备手术了,突然想起马荣的话“每个蚕茧里都有一个生命”。于是决定留下孩子。她穿上最爱的红裙,来到亚历山大大桥,预祝孩子到来。于她而言,于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新生。
3、夜孔雀和孔雀胆两个意象的叠加重合
川剧《孔雀胆》中,梁王听信他人挑唆,让女儿阿盖公主用孔雀胆毒酒毒死女婿段功,未成。后奸人害死段功并企图污辱阿盖,阿盖为夫报仇后饮孔雀胆毒酒自尽,梁王悔恨不已。
马林热爱川剧,川剧旦角不唱出声,由他人配唱。这一点也有象征意义,他对艾尔莎的爱总是默默付出,从未说出口。因为爱得太过深沉太过含蓄,最后伤到了自己。
马林的主治医生建议马荣父子一起登台表演,以唤回儿子的正常思维。演出当中,马林因回想起父亲和艾尔莎,太过痛苦,欲饮孔雀胆酒自尽,马荣夺酒饮下,他在以这样的方式向过去告别。
马荣与马林的关系,正如川剧中梁王和阿盖公主的关系,充满矛盾。不同的是,最后阿盖公主饮下毒酒,而马荣却宁愿自己去死。他因儿子恨自己而痛苦,希望儿子能够清醒过来,更为自己辜负了艾尔莎而感到内疚。
夜孔雀是绽放的爱情,终在孔雀胆中告别。
影片开头艾尔莎说:每一根丝线都是以一个蚕蛹的生命为代价。
影片结尾马建民说:夜孔雀的眼睛还没有纹,它就会在你的身上不飞走了,人生总有遗憾。
夜孔雀是生命,是生活,是爱情,是你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